延伸應用版圖 Sandy Bridge再攻嵌入式市場

作者: 莊惠雯
2011 年 04 月 20 日

瞄準嵌入式系統(Embedded System)商機,繼凌動(Atom)後,英特爾(Intel)將今年初甫推出的個人電腦(PC)專用,代號為Sandy Bridge的酷睿(Core)晶片組,延伸出第二代嵌入式系統專用的酷睿處理器,並強打高畫質(HD)、三維(3D)影像呈現及聯網功能所需強大運算效能的特性。
 


英特爾亞太區嵌入式產品事業群產品行銷總監林俊達表示,早期核磁共振或斷層掃描機的影像須倚賴超級電腦才可細緻呈現,現僅需處理器內建的AVX技術即可。





與個人電腦用的Sandy Bridge相同,第二代嵌入式系統專用的酷睿處理器也整合繪圖晶片的功能,英特爾亞太區嵌入式產品事業群產品行銷總監林俊達表示,無論是工業市場如監控或是娛樂應用如可攜式多媒體裝置(PMD),甚至大型醫療器材,如核磁共振儀等嵌入式系統對於高畫質影像的需求逐漸增高,再加上嵌入式系統各項應用也須具備聯網功能,在此物聯網的時代下,資料傳輸的安全性也將受到相當的重視,而上述需求皆須具備更高運算效能的處理器才能滿足,因而促使第二代嵌入式系統酷睿處理器的誕生。
 



第二代嵌入式系統酷睿處理器內建繪圖處理器,此繪圖處理器能與處理器的核心共用包括快取記憶體等資源,進一步提高晶片的運算與繪圖的效能,林俊達指出,新晶片採用32奈米(nm)製程,並將視覺功能與3D繪圖技術、微處理器整合於單一晶片,保有個人電腦Sandy Bridge處理器相同的浮點運算、先進向量擴充指令集(AVX)、超執行緒(Hyper-Threading)等技術,且晶片整體效能較上一代處理器高出30%。第二代嵌入式系統酷睿處理器計有七款產品,適用於數位電子看板、數位保全與監視、工業、醫學等,全球已有五十五家英特爾合作夥伴以新處理器開發產品,並有十多家軟體工具業者針對新的處理器推出相關軟體開發工具。
 



針對個人電腦與嵌入式系統用的Sandy Bridge處理器的差異,林俊達表示,兩款處理器最大的差別在於個人電腦用Sandy Bridge內建錯誤校正碼(ECC)功能,而嵌入式系統新處理器則是將ECC列為選配功能。至於新處理器的推出是否影響凌動處理器既有市場?林俊達解釋,凌動產品線仍將持續演進,適合需要超低功耗特性的業者開發其嵌入式應用產品,第二代嵌入式酷睿晶片組則將鎖定需要較高繪圖運算效能的應用。

標籤
相關文章

夾縫求生 USB 3.0主控晶片轉進嵌入系統

2011 年 05 月 13 日

攻平板/推Ultrabook 英特爾左右開弓

2011 年 06 月 09 日

英特爾加碼10億擴產14nm 2019年10nm量產

2018 年 10 月 04 日

TSN/軟體方案上陣 英特爾IoT處理器全線更新

2020 年 10 月 05 日

搶攻嵌入式系統市場 英特爾專用SoC登場

2010 年 09 月 17 日

導入USB 3.0/雙核處理器 迷你筆電整裝再戰

2010 年 09 月 23 日
前一篇
東元/三菱攜手 永磁同步馬達搶進日本EV
下一篇
低功耗HID蔚為風潮 電子安定器設計挑戰加劇